返回顶部

武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武府办发〔2018〕24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1日 浏览次数:1,580 【字体: 打印文章

各乡镇人民政府,豫宁街道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及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6月5日

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融合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我县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放大我县生态优势,快速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战略目标,瞄准打造“生态旅游先行区,多业融合示范区”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多业融合为路径,把“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和“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的全域旅游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升“各行各业+旅游”联动效应,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丰富“山岳武宁、水上武宁、夜色武宁、乡村武宁、康养武宁、空中武宁”六条风景线,努力绘就“江西风景独好”的武宁画卷,为全域旅游发展和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大本营、国际运动休闲养生度假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二、重点任务

(一)农业与旅游融合

1、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深度融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和公路干线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以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着力培育油茶、茶叶(高山野茶)、优质水果、水产品、花卉、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农旅产品开发力度。到2020年,全县建成农旅融合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带2条、田园综合体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农业科技园1个;到2021年,成功创建“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到2022年,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成为中部地区农业观光休闲重要目的地。

2、精心打造美丽示范村庄。按照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标准,科学编制和高标准建设一批显山露水、生态宜居的美丽示范村庄。以美丽示范农户庭院为切入点,统筹推进220国道和305省道沿线“山水林田路房”整治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和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重点打造一批农旅休闲旅游点,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的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官莲乡东山、新宁镇茶场、甫田乡平尧、澧溪镇北湾、石渡乡官田、罗溪乡朱山林场等一批农旅示范村庄;到2022年,成功创建“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星级农家乐3家。

3、打响农业旅游示范品牌。依托我县丰富的山水资源,认真谋划,着力推出一批特色明显、管理规范的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和产品。依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和美丽示范村庄,强化农事活动体验创意、乡土文化发掘、民俗活动举办,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打响“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品牌,开发森林探险、森林避暑、森林养生、湿地休闲度假产品,推动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渔家休闲旅游,让游客参与垂钓、捕捞活动,体验渔家风情。开展“国家森林城市”“森林示范乡镇”和“乡村森林公园”创建。到2019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2年,开通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条。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

1、加快文旅项目建设。依托历史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和博物馆、文化馆、规划馆、图书馆、文化广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新农村建设点、畲族聚居村寨、老厂矿企业遗址等资源,深入挖掘各类文化元素,引进和培育一批集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山水武宁”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到2020年,全县建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3个以上。

2、打造文旅品牌形象。借力“全国文化先进县”品牌,深入挖掘宗教、非遗、艺术装饰等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江西美术专修学院品位,加大文旅产品开发力度,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建设综合文化旅游网络宣传平台,以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开放、景区线路推介、民间工艺品展览和举办杨梅节、板笋节以及乡村民事(民俗)节庆活动等为载体,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3、做强文旅演艺产业。建立文创基地,创新旅游与演艺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精心培育打造“梦回武宁”“畲族歌舞”等精品演艺项目,开发旅游影视作品,快速形成“打鼓歌”“采茶戏”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文旅演艺产业。

(三)体育与旅游融合

1、办好精品运动赛事。积极申办、举办或引进知名体育赛事,办好“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滑水、网球、马拉松等一批精品赛事,创新培育舞龙灯、龙舟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性体育旅游项目,不断提升“山水武宁”在国际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2、提升基础配套设施。精心包装、积极招引和向上争取一批体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网球训练基地、水上运动中心、航空飞行营地和文体中心、户外球类场地、学校体育场馆等基础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旅游景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承接省级以上体育赛事的能力和水平。到2022年,建成体育旅游小镇1~2个、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示范项目3~5个、开通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3条,初步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化、市场多元化、服务规范化、要素配套化、设施现代化,基本达到体育旅游强县标准。

3、加快发展体旅产业。大力开发运动休闲体验、体育赛事节庆、山野户外用品等体育旅游项目产品,吸引城市中小学生到我县开展乡村文化研学旅行、亲子体验游。发展体育旅游装备,建设体育主题酒店、体育广场和特色体育商店,带动旅游商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培育低空飞行市场,配套建设低空飞行基地。

(四)商贸与旅游融合

1、开发旅游商品。结合我县地域特色,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举办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特色食品、中草药保健品等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推介会,着力提升消费体验,推介我县名、优、特产品,推出“山水武宁”系列旅游商品。

2、打造商旅街区。支持商业综合体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武宁特色美食街,鼓励建设大型旅游购物商场。整合资源,依托生态优势和人文景观,建设“特色商贸小镇”。到2020年,建成特色商贸小镇1个以上,大型旅游购物商场1~2个。

3、发展旅游电商。积极发展“电商+旅游”,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建立多元化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宣传推介旅游产品,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在线销售,延伸旅游商贸产业链。

(五)其他产业与旅游融合

1、工业与旅游融合。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具有武宁民俗特色的生活用品、传统食品手工制作工艺,重点发展竹木制品、油茶加工、酿造食品、农特产品加工,实施“前店后厂(作坊)”等多种模式,满足游客观赏品尝、制作体验和购物需求。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按照景区景点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观光工厂,推出一批富有武宁特色的绿色食品、宠物卫生用品、灯饰用品和器乐产品。加快培育以休闲度假、山地户外、漂流探险专用品等旅游用品生产加工为重点的旅游装备制造业。鼓励高科技、环保类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展览馆和企业文化博物馆。到2022年,力争建成观光工厂项目或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个以上。

2、交通与旅游融合。科学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旅游景区景点的内部道路系统建设,规范建设登山徒步道、自行车绿道、野外营地、体育旅游公路和标准化场地(道路),完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探险等旅游服务功能。扶持跨区域连锁经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乡村旅游巴士发展。

3、地产与旅游融合。引导房地产企业依托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等资源,建设区域性休闲度假区。按照城区景观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精心打造滨湖生态新城,积极融入旅游元素,加快推进星级宾馆酒店建设,提升城市度假旅游接待能力。引导旅行社与地产企业合作,瞄准高端,根据个性化需求细分市场。探索建设乡村休闲养生地产项目。

4、康养与旅游融合。结合生态气候、中药种植和原汤温泉等资源,建设一批创意新、起点高、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服务高端的度假康疗中心、中药材基地,打造一批“中药小镇” “中药村落”,丰富“中国长寿之乡”内涵。推出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养生养老之旅,建设集中医药养生和中医药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医药康疗保健养生基地。

5、会展与旅游融合。丰富现代服务业内涵,放大“中国艺术装饰之乡”品牌效应,定期举办装饰论坛,引进艺术装饰公司峰会、年会、培训会在武宁常态化举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合署办公,下设各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组。县委农工部、县文广新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商管办、县工信委、县交通运输局、县规划局、县卫计委、县商务局等牵头单位根据目标任务分别牵头负责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任务,认真抓好统筹协调,定期调度推进,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全县各部门、各乡镇要坚持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健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着力优化旅游融合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和旅游服务精细化。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人财物、用地等要素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特别是优先扶持纳入国家或省市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基金,加大对产品开发、赛事活动、宣传推介、品牌创建、“智慧旅游”平台研发的支持奖补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同时将产业融合发展纳入招商考评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平台,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融资。大力实施旅游人才战略,构建校企人才培育对接机制,挖掘我县现有人才资源,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文艺创作、艺术管理、服务经纪的专业人才和旅游策划、创意、营销等专业团队。

(三)扩大对外宣传。积极实施“政府推动、示范先行、有序推进”的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旅游营销推介体系。围绕重点旅游目的地、精品旅游线路做好形象策划和包装推介,推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升旅游项目及特色品牌产品的影响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扎实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游客满意度和“山水武宁”知名度。

(四)健全推进机制。按照《武宁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完善“3+N”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分层调度推进机制。各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情况汇报,县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情况汇报。各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组要及时总结梳理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做法、好模式和好经验,强化成果推广应用。

附件:武宁县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2022”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

武宁县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2022”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一)

类别 工作任务 分期目标 责任单位

农业+旅游 全力推进“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工程,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到2020年,全县建成农旅融合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带2条、田园综合体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农业科技园1个;到2021年,成功创建“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到2022年,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成为中部地区农业观光休闲重要目的地。 农工部 农业局 林业局 旅发委 渔业局 相关乡镇

精心打造美丽示范村庄,统筹推进220国道和305省道美丽示范风景带,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和旅游村镇。 高标准打造官莲乡东山、新宁镇茶场、甫田乡平尧、澧溪镇北湾、石渡乡官田、罗溪乡朱山林场等一批农旅示范村庄;到2022年,成功创建“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2个,星级农家乐3家。

着力推出一批特色明显、管理规范的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和产品,打响农业旅游示范品牌。 依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和美丽示范村庄,强化农事活动体验创意、乡土文化发掘、民俗活动举办,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森林示范乡镇”和“乡村森林公园”创建。到2019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2年,开通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条。

文化+旅游 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山水武宁”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提升文旅品牌形象,做强文旅演艺产业。 到2020年,全县建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3个以上。 文广新局 民宗局 旅发委

体育+旅游 积极办好精品赛事,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发展体旅产业。 到2022年,建成体育旅游小镇1~2个、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示范项目3~5个、开通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3条,初步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化、市场多元化、服务规范化、要素配套化、设施现代化,基本达到体育旅游强县标准。 教体局 规划局 建设局 旅发委

商贸+旅游 开发“山水武宁”系列旅游商品;打造商旅街区,发展旅游电商。 支持商业综合体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武宁特色美食街,鼓励建设大型旅游购物商场。到2020年,建成特色商贸小镇1个以上,大型旅游购物商场1~2个。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建立多元化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宣传推介旅游产品,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在线销售,延伸旅游商贸产业链。 商管办 规划局 市监局

说明: 责任单位中,排在第一的是牵头单位。

武宁县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2022”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二)

类别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工业+旅游   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具有武宁民俗特色的生活用品、传统食品手工制作工艺,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及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发展竹木制品、油茶加工、酿造食品、农特产品加工,集中规划地方特色产品游购区,实施“前店后厂(作坊)”等多种模式,满足游客观赏品尝、制作体验和购物需求。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按照景区景点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观光工厂,推出一批富有武宁特色的绿色食品、宠物卫生用品、灯饰用品和乐器产品。加快培育以休闲度假、山地户外、漂流探险专用品等旅游用品生产加工为重点的旅游装备制造业。鼓励高科技、环保类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展览馆和企业文化博物馆。到2022年,力争建成观光工厂项目或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个以上。 工信委 工业园区 规划局 旅发委

交通+旅游   科学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旅游景区景点的内部道路系统建设,规范建设登山徒步道、自行车绿道、野外营地、体育旅游公路和标准化场地(道路),完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探险等旅游服务功能。扶持跨区域连锁经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乡村旅游巴士发展。 交通运输局 教体局 旅发委

地产+旅游 引导房地产企业依托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等资源,建设区域性休闲度假区,按照城区景观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精心打造滨湖生态新城,积极融入旅游元素,加快推进星级宾馆酒店建设,提升城市度假旅游接待能力。引导旅行社与地产企业合作,瞄准高端,根据个性化需求细分市场。探索建设乡村休闲养生地产项目。 规划局 建设局 房管局 旅发委

康养+旅游   建设一批创意新、起点高、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服务高端的度假康疗中心、中药材基地,打造一批“中药小镇”、“中药村落”,丰富“中国长寿之乡”内涵。推出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养生养老之旅,建设集中医药养生和中医药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医药康疗保健养生基地。 卫计委 民政局 旅发委

会展+旅游   丰富现代服务业内涵,放大“中国艺术装饰之乡”品牌效应,定期举办装饰论坛,引进艺术装饰公司峰会、年会、培训会在武宁常态化举行。 商务局 旅发委

说明: 责任单位中,排在第一的是牵头单位。

武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