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4【旅游攻略】武宁“72拐”,体验感堪比皖南川藏线六…
- 05-29武 宁 客 运 站 班 车 时 刻 表
- 05-22山水武宁精品旅游线路
- 11-01山水武宁精品旅游线路
- 05-29武宁县长运公交公司公交线路一览表
- 04-01九江武宁2日自驾游:庐山西海观湖岛-武宁72拐天路-…
第二届山水武宁“鳌鱼广场杯”美食节——溯源《涌翠亭记》系列活动
我们在向外地人描述武宁的山水之魂时
是否觉得搔首至发落,难得锦绣词句?
其实,八百年前,便有一篇文辞不下《滕王阁序》、风情不减《琵琶行》的千古美文,描述武宁绝美的山水风物。
那就是南宋美文——《涌翠亭记》。
作者正是白玉蟾,又名葛长庚,号为神霄散吏,道教南五祖之一。
白玉蟾祖师画像(资料图)
不管是《涌翠亭记》还是白玉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名字。
本次第二届山水武宁“鳌鱼广场杯”美食节,就以美事、美景、美文会友,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学者齐聚武宁,以座谈、采风、诵读等形式,让《涌翠亭记》与其文中“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的山水武宁,广为流传。
白玉蟾其人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笃志玄学,游历天下,为道家南宗第五代传人,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著有《玉龙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度娘盛赞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是“道教人物中最杰出的诗人,历代诗人中最著名的道家”。 (《黎隆武眼中的武宁美: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道教界鼎鼎有名的超级腕儿,在八百多年前的一次游历中途径武宁,惊叹于武宁绝美的山水风物,写下了这篇《涌翠亭记》。
作为道教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游历天下名山大川不计其数,点评各地山川风物甚多,留下了很多游记。在这篇《涌翠亭记》里,白玉蟾登临武宁柳山脚下、修江河畔的涌翠亭,被绝美风物所醉,禁不住再一次“品藻山水,平章风月”。
所谓“品藻山水,平章风月”,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给天下山水风物绝佳的地方列排行榜。在这份排行榜单中,白玉蟾道长给武宁的点评是“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 (《黎隆武眼中的武宁美: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
白玉蟾别具慧眼。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山水是实的,风月是虚的,山水是说得出的妙处,风月是说不出的情趣。窟是集中精致而通透,窝是慵懒随意而偏僻,这个形容也是再恰当没有的了。所以他能欣赏得来武宁的美,所以他要写下这一篇传世美文。( 张雷:《武宁人不可不知的千古美文<涌翠亭记>》)
第二届山水武宁“鳌鱼广场杯”美食节
“风雅涌翠亭记
醉美山水武宁”
活动一
寻找《涌翠亭记》采风活动
时间:
11月16日14:00-18:00
地点:
江南山水窟主题园、西海燕码头、柳山
活动二
研讨《涌翠亭记》座谈活动
时间:
11月17日9:00-11:00
地点:
武宁宾馆4号楼
活动主题
风雅涌翠亭记 醉美山水武宁
活动内容
与会嘉宾通过追溯武宁的前世今生,引入《涌翠亭记》介绍,嘉宾解析《涌翠亭记》内容,对“江南山水窟 江西风月窝”的点评进行研讨,对如何挖掘武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建言献策。
活动三
诵读《涌翠亭记》文化活动
时间:
11月18日10:10-11:30
地点:
美食节主舞台
活动主题
武宁县初中、小学学生,现场诵读《涌翠亭记》及其他经典国学作品。
在美食节的现场,由武宁县初中、小学学生诵读经典美文。旨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在过程中传承文化的力量。
活动四
书画《涌翠亭记》创作活动
时间:
11月19日10:10-11:30
地点:
美食节主舞台、西海明珠
传承并拓展《涌翠亭记》的文化底蕴,继续挖掘武宁的美、武宁的妙、武宁的韵……
附录
《涌翠亭记》全文
骚翁逸人,品藻山水,平章风月,皆曰: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fú)凌烟,一龙批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扶剑而长呼,顾天而长啸。因曰:环武城皆山也。苍崖翠壑,青松白石,寒猿叫树,古涧生风,峭壁数层,断岸千尺,翼然如舞天之鹤,婉然如罩烟之龙者,柳山也!白苹红蓼,紫竹苍沙,鱼浮碧波,鸥卧素月,琉璃万顷,舳舻千梭,窈然如霞姬之帔,湛然如湘娥之縠者,修江也!山之下而江,江之上而亭,亭曰:涌翠,盖取东坡“山为翠浪涌”之句。观其风物,披其景象,如章贡之郁孤台,如浔阳之琵琶亭者,涌翠亭也。飞翚(huī)际天,倒影蘸(zhàn)水;天光水色,上下如镜;烟柳云丝,高低如幕。绿窗漏蟾,朱檐咬雨;华椽(chuán)跃凤,鳞瓦铺鸳;四榻无尘,一间如画。玉栏截胜,银海凝清;鸥鹭不惊,龟鱼自乐;亭外物也。适其酒量,任其诗怀者,亭中人也!
若夫风开柳眼,露浥桃腮,黄鹂呼春,青鸟送雨,海棠嫩紫,芍药嫣红,宜其春也。碧荷铸钱,绿柳缲丝,龙孙脱壳,鸠妇唤晴,雨酿黄梅,日蒸绿李,宜其夏也。槐阴未断,雁信初来,秋英无言,晓露欲结,蓐(rù)收避席,青女办装,宜其秋也。桂子风高,芦花月老,溪毛碧瘦,石骨苍寒,千崖见梅,一雪欲腊,宜其冬也。复何所宜哉?朝阳东杲(gǎo),万山青红,夕鸟南飞,群木紫翠,桐花落尽,柏子烧残,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渔舟唱晚,樵笛惊霞。有时而琴,胸中猿咽,指下泉悲;有时而棋,剥啄玉声,纵横星点;有时而书,春蛇入草,暮鸦归庐;有时而画,溪山改观,草木生春。以此清兴,以此幽景,收入酒生涯,拥归诗世界,盖有得于斯亭,而不知有身世矣!
山光浩荡,江势澎湃,松声如涛,月华如水,萤火万点,俯仰浮光,禽簧一声,前后应和,飞青舞碧,凝紫流苍。于是而曰:涌翠。芦湾不尽,凫渚无穷,挽回亭前,酌以元酒,招入酒里,咏入新诗。名公钜儒,鳞踞叠副,骚赋如栉(zhì),峻韵如霜。前者唱,后者和,长篇今,短篇古,亦莫罄其趣也。最是春雪浮空,高下玉树,夜月浸水,表里冰壶,渔歌断处,碧芷浮天。帆影落时,绿芜涨岸,菰蒲箫琴,舟楫往来,其乐自无穷也!作亭者谁?李亚夫也。
一日,桐城谭元振、上清黄日新,与余抱琴而憩其上,风吹鹤袂,人讶水仙,磐礴(bó)数篇,婪酣百盏,月影在地,马仆候门,援笔不思,聊述山水风月之滋味耳!知此味者,然后可以觞咏乎?斯亭主人曰:然。予亦酩酊,明日追思,世事如电沫,人生如云萍,蓬莱在何处?黄鹤杳不来!抱琴攫剑,复起舞于亭之上。神霄散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