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4【旅游攻略】武宁“72拐”,体验感堪比皖南川藏线六…
- 05-29武 宁 客 运 站 班 车 时 刻 表
- 05-22山水武宁精品旅游线路
- 11-01山水武宁精品旅游线路
- 05-29武宁县长运公交公司公交线路一览表
- 04-01九江武宁2日自驾游:庐山西海观湖岛-武宁72拐天路-…
话说“豫宁八景”
武宁有“八景”,每一景都有故事,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紧密相连,造就了“八景”文化。“八景”被命名“豫宁八景”,为何不称“武宁八景”?
考诸武宁史料,在商代,此地是艾侯的领地,称“艾国”,管辖范围包括现今武宁、修水、铜鼓、奉新、安义、靖安、永修等地。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在现今石渡西安里的西安县,改名为豫宁县,是为“豫宁”始名。
武宁正式建县于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定名武宁。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复名豫宁。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26年),又复称武宁。
唐代宗名“李豫”,“豫”为皇帝专用字,应避讳,豫宁复名武宁至今,再未变动。
清乾隆县志始有“八景”记载,试将“八景”作如下简释:“钟陵瓜圃”,孙钟葬母;“伊洞龙鳅”,小龙献身;“玉枕清风”,范令选址;“鹤桥明月”,丁仙凡人;“郑郊草堂”,处士植荷;“柳浑精舍”,谥名为“贞”;“东林牧笛”,王周题诗;“南浦渔歌”,石屏泪涔。
“钟陵瓜圃”说的是汉末战乱,孙钟扶携老幼自浙江来到武宁杨洲定居,以种瓜为生。孙钟为人宽慈仁厚,来食瓜者从不与人争瓜资。母死,乡人为之举葬地名啸天垅。后孙钟迁回浙江富春,其孙孙权登吴王位后,啸天垅改名吴王峰,封禁樵牧,后人建西瓜寺(现名弥陀寺)纪念。
“伊洞龙鳅”说的是在暴秦统治时代,有位伊叟避居此地,不与世人交。潭中偶得巨蛋,孵出小龙,放归潭中,不时喂食。是年大旱,伊叟恳求行云布雨拯救苍生。小龙无旨行雨,触犯天条,祸及伊叟。小龙为之卷石筑坟,小龙后化为龙鳅无数,供人捕捞,以度饥荒。
“玉枕清风”说的是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范县令为选择县城新址,来到修河北岸一横山前。连日鞍马劳顿,倚几假寐,梦一老者口称为感大人为民造福,献上玉枕,供大人安枕歇息。醒后认为此梦吉祥如意,即定此地为县城新址,具文上报,并将横山定名“玉枕”。“玉枕清风”既符实景,又赞范县令廉洁奉公,具有深重含义。
“鹤桥明月”说的是东汉末年,道教人物丁令威的故事。老县城东水关处桥名“看鹤桥”,道教兴盛时桥东建有“鹤隐观”,丁常来讲道,桥上建“看鹤古亭”。后来丁令威化鹤成仙。
“郑郊草堂”说的是在宋代有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终身不入仕途的郑郊处士,在城西凿塘植莲,驯养鸳鸯,与黄庭坚常以诗词唱酬,著有《草堂集》。一日黄庭坚来访不遇,壁上留诗云“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凋舞衣”。
“柳浑精舍”说的是唐代衙州司马柳浑弃官来到修河南岸飞来峰隐居,其兄柳识亦前来伴读。后被征拜为监察御史,官至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参议国事,去世后封宣城伯,谥“贞”。为纪念这位清廉自守的廉吏,飞来峰因之改称“柳山”。
“东林牧笛”说的是武宁县城南郊飞凤山晋代建有东林寺,面临修河,景色如画。晚唐刺史王周来武上任,夜宿该寺,应高僧慧远之请,题诗留念。王周在任上去世,慧远为之操办丧事,葬于东林寺后。
“南浦渔歌”说的是武宁县城北湖原有深潭名“节妇潭”,其来由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石屏)慕武宁山水之美,来此游历。其才华被一富翁赏识,将女儿许配。三年过后,戴复古道出实情,家中早有妻室,欲回故里探望。富翁欲告至官府,富家女极力制止,赠以盘缠,以《碎花笺》词送别后投河殉情。此地旧称“南浦”,后人作诗以念,其中有“早识使君先有妇,那能白水共流芳”,交付渔人传唱。